宇宙大道---美学十讲(35)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e1306yo6y3k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再举一个诗歌的例子。宗白华先生的《美学散步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。林韫林有诗曰:“老树深深俯碧泉,隔林依约起炊烟,再添一个黄鹂语,便是江南二月天。”
有画家按照这首诗的意思画了一幅扇面,韫林看了评论:“画固然画得不错,但你真的添了个黄鹂,就完全失去了我的言外之情了。”
原诗“再添一个黄鹂语”,那只黄鹂是是诗人的想象,不是真有个黄鹂在歌唱。这位画家倒很实在,真的画上了一只黄鹂,顿时就颠覆了原诗以虚写实的空灵味道。
你再看中国的建筑,别的不说,只说那常见的亭子,整个地虚灵通透,“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”,可以环顾天地之悠然。
你再看中国的戏曲,三军统帅不过就是一枝鞭梢,却可以让观众联想千军万马气势如虹;茫茫大江不过就是老船夫一桨在手虚拟地摇啊摇,却可以让观众神游五湖四海,……
还是宗白华先生说得好:齐白石一支横枝,站立一鸟,别无所有,但用笔神妙,令人感到环绕这鸟是一无垠的空间,和天际群星相接应,真是一片“神境”。
这种神境,正像前人论画所说:“即其笔墨所未到,亦有灵气空中行。”
这种审美趣味的文化底蕴正是老子所云: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”。 老子所说的道,正是“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搏之不得”,这个道,托载着我们,也为我们所拥有;孕育着我们,也就在我们之中。这种审美趣味的文化底蕴也正是庄子所谓“唯道集虚”、“虚室生白”。那空灵虚无正是宇宙大道的奥妙之所在,“虚室生白”的“白”正是“道”的吉祥之光。中国艺术家的审美追求,关注那无边的虚白。“在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、一树一石、一山一水,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、无边的深情。”
-----